1
剧中的片头,用纯乐器演奏叠加山水画的演绎,让我们似乎能够触摸到来自盛唐的奔放自由。
片头以恽寿平的《牡丹册》作为终结,多彩墨韵牡丹的盛放契合了生命的优雅,也映照了国色的主题。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唐朝国花,名动洛阳。花型大而饱满,颜色缤纷,香味浓而不烈,象征富贵、繁荣昌盛。
恽寿平 《牡丹册》
恽寿平 《牡丹册》
徐崇嗣为徐熙之孙,早年效法祖父,后因风格与北宋宫廷审美冲突,而改学黄筌与黄居寀父子,后创之新体,“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世称“没骨”。
徐崇嗣(北宋) 海棠蝴蝶
南田之牡丹大多取法徐崇嗣,随风摇曳,精细之余,生机十足。
牡丹作为剧中主线,贯穿故事始终,何惟芳凭借一手栽种牡丹的好本事发家经商,牡丹与主人翁命运相连,南田画中牡丹的盛放,是歌颂女性的力量,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2
《国色芳华》剧照
此外,《国色芳华》的出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服化道的忠实还原。剧中人物特别是女性的服装、头饰,无不彰显盛唐的开放和繁荣,也是对仕女画的一种忠实再现。
要说仕女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国色中的一部分妆造也是借鉴了这副名画。
《簪花仕女图》唐贞元年间(785-805) 周昉
《国色芳华》剧照
《簪花仕女图》唐贞元年间(785-805) 周昉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