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18年,早就对王羲之书法心驰神往的赵孟頫,在友人手中得见《快雪时晴帖》。这幅短短二十八字的问候,轻松灵动,悠然翩翩。
以至于赵孟頫在题跋中毫不掩饰激动之心境,自称为臣,直呼宝藏之也。
赵孟頫 题跋
他爱羲之笔下的畅快稳健,轻盈自得的豪迈,那份来自东晋的愉悦也让赵孟頫一扫阴霾,随之心安。
而后,赵孟頫特地从王羲之书法中,仿写“快雪时晴”赠与爱徒,题款“子昂为子久书”,这份悸动,子昂念念不忘,也希冀爱徒得其中真意,寻精神之归宿。
赵孟頫书 赠黄子久
1322年,赵孟頫因病离世。子久将思念寄托于“快雪时晴”之上,将老师的希冀和期盼一起随之珍藏。是年,一场大雪笼罩深山,雪卧大地,虽寂静无声,但也勾起了尘封多年的美好回忆。而后,黄公望用雪景绘成长卷,一表追思和敬意。
画面中用淡墨渲染背景,以映衬出山体的雪白,山在雪的覆盖下,变得圣洁庄重。山间楼阁用淡笔勾勒,与雪景融合,相互映照。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局部)
转而中锋重笔迅速勾出树木,呼应“快”字。雪后山林庄严肃穆,一轮红日自山间缓缓升起,成为视觉中心点,以求全“晴”之意境。在点点阳光的笼罩下,减轻了山的肃杀之气,消减了雪的冰冷之感,淡淡的暖意悄悄蔓延,生命的联结再此刻形成回环。
子久以轻快的笔触,尽写他对雪后初霁、灵光绰绰的生命感觉,心中有无限的崇尚--对书圣,对他心系敬承的老师,对天地宇宙,更是心中的欢快,一种自我生命得到释放后的欣然和安宁。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局部)
画毕,落笔写道“:文敏公大书右军帖字,余以遗景行,当与真迹并行也。”。
景行,是莫昌的字,他出身钱塘大族,家藏丰厚。后世记载让赵孟頫醉心的《快雪时晴帖》本是莫家的私藏之宝,后莫昌潜心道教,与黄公望结为道友,又成为《快雪时晴图》的主人。
时光辗转,莫家又再次成为见证,见证赵孟頫对右军的如痴如狂,珍藏子久对尊师的真挚之情。
题 跋
雪荡涤了他们的灵魂,联结了他们的内心,清正雅致,纯洁如斯,画中人生之快意、天地之快意让后人依旧如痴如醉,也让子久对仙逝之人的缅怀一起流传。
时至天命之年,黄公望再次拜读老师赵孟頫的千字文卷,昔日之时光俨然历历在目。
而今故人不在,提笔缅怀,得“经进仁皇全五体,千文篆隶草真行。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
在他看来,世间多了一位大师黄公望,但子久仍然是当年松雪斋中诚心求学,备受关爱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