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策展人在序言中所说的那样,这是一场“迟到”的展览。
按照原计划这场展览本应该2月底至3月,梅花最繁盛的时候登陆姑苏,以书画笔墨的形式与美景相得益彰。
但年后,新冠疫情在苏州卷土重来,连日大规模的新增,涉及范围逐渐扩大。
秉持着严防严控的基本原则,姑苏所有公众场所、聚集活动全部停摆,彬龙美术馆也于三月份发布公告暂停开放。
当然,这场“应景”的展览也随之搁置。
所幸,6月以来姑苏疫情得到控制,而在此次抗疫战中,苏州人民表现出来的坚韧、顽强以及团结获得全中国的点赞。
正如寒冬中的腊梅,风雪越大越盛放,洁白无暇,飘香万里。
胡石 书法
这场展览选择在这个时候重新开设,虽然没有腊梅,但抗疫中人们所展现出的不放弃、乐观坚强正如腊梅所象征的生命精神,为这场展览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含义。
反而更贴近中国画笔墨背后的所强调的宏大的精神力量。
展览信息 参展艺术家:石禅、窦金庸、刘宏、刘三余、胡珂、赵少俨、丁学军、方向乐、韩非、孟昭翰 策展人:杨晓明 主办单位:苏州彬龙美术馆 协办单位:中国南社文史馆、彬龙艺术沙龙 支持单位:中国南社书画院、 苏州三元美术馆、青藤艺术、上海鸿美术馆、苏州徐悲鸿艺术馆、杭州湘湖美术馆、杭州西湖画会、山东匋钟斋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徐州莫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兰亭智永书画社、江南收藏。 媒体支持: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凤凰网、腾讯网、中华艺术网、博华艺术网、中国美术家网、中国文化艺术网、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深度苏州、苏州艺术志。 咨询电话:0512-67292610 开幕式时间:2022年6月15日14:30 展览时间:2022年6月10日至8月10日 展览地址:苏州市姑苏区观前街212号三楼
展览前言 这是一场迟到的展览,夏季举办梅花专题展可谓不应“景”矣。 然壬寅初春沪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疫情殃及池鱼,打乱了苏州人正常生活,人人被迫足不出户,避灾避难,在这近三个月的特殊日子里,我想生活在艰难困境中的民众,一定感慨良多。 面对无常面对生命的脆弱,我们受伤的内心需要用什么来慰藉?古人有赞叹梅花的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好在当下苏州的疫情得到控制,“乾坤万里春”的美好日子又回归到了苏州,在这个特殊时间的节点上举办的梅花专题展,可谓恰逢其时,通过对粉本梅花展的品读,也许可以疗我们内心之殇,提升苏州市民的精气神。 梅花作为古代“四君子”之一,伴随着文人思想的崛起和兴盛,它已赋予高尚人格的象征。王冕有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点出了梅花的孤寒和坚韧,雪中怒放自在和逍遥。 唐宋以来梅花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一种题材,从古至今,从内涵到绘画技法都在不断丰富和扩充,从杨无咎的借物抒情到马远的清雅空灵,钱选的清秀雅致,再到集大成的王冕笔下的冷峻繁密,他一路陪伴着文人阶级的壮大和繁盛,达到“见花不是花”的境界。 在众多推崇之下,梅花从凡间花卉一跃成为潇洒的高人逸士,高洁耐寒,雪中摇曳生姿,芳香玉清,是无数文人的精神性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有基于斯,本次展览彬龙美术馆邀请到了国内十位实力派中青年丹青妙手,以梅花为主题命名创作,或写意或工笔,笔下的梅花既有艺术观赏性,更是对梅花精神品格的赞誉,是他们内心“不落梅花”的心像呈现。 作品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就各位画家作品的特点,我尝试作肤浅点评,以冀抛砖引玉,让更多观者对他们作品内涵加以多多品鉴和体悟。 赵少俨是当代继承两宋工笔院体画派的杰出代表,笔下的形象有笔有墨,气质俱盛,境界旷远;丁学军的作品中正平和,设色典雅,格物致知,笔墨精微,高贵且不失现代审美;方向乐在吸收陈老莲用笔的基础上,善用“视觉典故”,通过引入典故,让观者在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中追求文人画的特别“思致”;韩非的工笔花鸟突破二宋以来院体完美图式的樊篱,以片段局部的画面形式,渲染出一种蒙太奇的窥视感,嵌入几何图形和抽象元素,斑驳色彩恍兮惚兮,如入梦境;孟昭翰笔下梅花以宋画为底蕴,融入明清,尤其“海上画派”兼工带写的写意意趣,求得画面的完整性和以诗入画的境界;石禅笔下的题材非古非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将自我的情趣和人格融入笔墨之中,是自我精神层面的真实写照,具有笔畅墨酣,形神兼备的特点,是继程十发先生以后“后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刘宏几十年致力吴昌硕、齐白石、八大、青藤大写意笔墨的研修,加之自身的才情和个性,形成了恣意汪洋用笔特点,厚、重、朴、拙等为其特色,作品得意忘形,舍形悦影,求笔墨之外的韵致;刘三余诗书画俱精,善用焦墨作画,于枯中求拙见润,非一般常人能及,加上诗意情感移入画面,意象丰盈,如品佳茗,回甘无穷;胡珂的作品具有书卷之气,笔触如羚羊挂角,飘逸无痕,在虚和的平淡中,显现旷达的文人情意;窦金庸近期创作的梅花,改变了以往泼墨写意法,强调“骨法用笔”和“逸笔草草”,着意于老梅支干的苍劲和古拙,铁骨铮铮,笔线如铁,以“一味霸旱”的意趣写出千古悠悠的古意今情。 以上是我对诸位作品的初步感受,有失偏颇,我想观众在细读原作以后,一定会有真知灼见,有道是:“奇文共赏析,好画得品鉴”。 我把这些好作品推荐给大家,一可以赏心悦目,二是在这个疫情消退的日子里,通过观赏可以在梅花品格的感召下,治愈一下我们因疫情病灾之后带来的内心之伤,抚慰心灵,从而心生喜悦,如能此,则诚若我们先人所讲:“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矣”。 最后要感谢书画名家胡石先生亲自为本次画展的题名。 杨晓明 2022 年 6 月 2 日
艺术家简介·作品赏析 1960年 生 于 上 海 ,原 名 沈 涧 霖 号 钵 梅 斋 主 ,卖 画 买 花 堂 主 人 、嚼 白 堂 主 人 、蕉 下 客 等 职 业 画 家 ,现 为 中 国 工 艺 美 术 协 会 海 墨 画 社 会 员 上 海 诗 词 协 会 理 事 ,上 海 青 浦 美 术 家 协 会 副 主 席 上 海 淀 山 湖 画 院 院 梧桐虽瘦,形销而屹立不倒,这成了石禅简练画风的概括。春华秋实,这个词用于形容石禅老师的经历再也合适不过。 如果将他比作一种植物,他必然不是一株空有其表、不结硕果的月季,而是在日月洗礼下日渐丰腴的石榴花。
无题之二 42cm×42cm
“石禅”之名,取自“投石问禅”,初初读来,只觉有趣,此名颇有小儿顽皮之意,但观画之后,却深感“石禅”一名实在妥帖,“投石”不仅凸显了他已近耳顺却仍葆有童真之感,还以“问禅”表达心之所向。
在石禅的画中,一花一叶皆有禅意,但我言之为“轻禅”——因其禅意皆融于花鸟水草之中,并不使人感到晦涩难懂,实为可贵。
无题之四 42cm×42cm
原名 金 荣 ,一 九 六 二 年 生 号 三 悟 斋 主 ,江 苏 丹 阳 人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民 革 中 央 画 院 理 事 浙 江 省 现 代 水 墨 画 研 究 院 副 院 长 浙 江 省 国 际 美 术 交 流 协 会 理 事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兼 职 教 授 厦 门 集 美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客 座 教 授 ,现 居 杭 州 在作品的风格取向上,我讲究随缘,所谓的随缘,是我根据自己所处的客观情况,例如他的生活环境、学习历程等通过笔墨自然而然的流露,而不是刻意的寻求某个形式。 我出生于浙江,3 至 18 岁一直生活在江苏丹阳一个幽静、恬美、舒适的、舒逸的江南生活气息,固尔在我的很多画面里都有悠然的水意,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能在其中品读到澄明的心境和淡然的闲趣。 春色逐人来 69cm×35cm 这种心境与闲趣不是我特意的强调,而是内心自然的流露,因为生活在这样环境下,人的内心就会有一种自然的感悟。 是影印在我大脑中的淡雅的、轻松的江南山水花鸟气象。
寻梅 69cm×35cm
致 微 ,号 糊 涂 斋 主 人 现 为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江 苏 省 花 鸟 画 研 究 会 常 务 理 事 江 苏 省 文 联 书 画 研 究 中 心 研 究 员 徐 州 市 书 画 研 究 会 副 会 长 徐 州 市 文 联 书 画 院 研 究 院 副 院 长 徐 州 书 画 院 国 画 院 副 院 长 国 家 高 级 美 术 师 今人作画 , 多奇技淫巧 , 极尽工细、摹精微毫厘以名世。 然宏固守方寸,上追青藤缶翁,又慕大颐黄质,学古不落樊笼,规矩还见新意,泼墨而率其心,勾勒以强其骨,其画稚拙烂漫 , 尤似天成。
梅破知春近 69cm×46cm
观宏之画 , 多先用斗笔点染 , 后稍勾勒 , 初看草草 , 然细察之 , 枝叶禽鸟 , 树石位置 , 俱经营于胸久矣。
刘宏其人目光如炬 , 虬须戟张 , 苍苍一江海客、然落座持觞劝曰 :“一身剩有须眉在 , 小饮能令块垒销。”举座皆称其学士之材。或问曰 , 先生字致微 , 其意志在工细者乎 ? 宏举觞卓然曰 :“是尽精微 , 致广大也。
清境冰魂 69cm×46cm
蜀 中 知 名 画 家 。1969年 生 于 重 庆 , 现 居 成 都 。 因 『 三 余 』 即 冬 者 岁 之 余 , 夜 者 日 之 余 ,阴 雨 者 时 之 余 , 宜 读 书 , 宜 画 画 ;其 三 余 意 也 为 『 闲 』 不 喜 俗 事 羁 绊 , 故 而 得 此 名 。 师 从 于 著 名 前 辈 画 家 冯 石 甫 等 先 生 学 画 和 老 学 者 徐 芳 先 生 学 习 诗 词 古 文 。 擅 长 山 水 、 人 物 、 花 卉 , 工 诗 词 书 法 , 有 『 蜀 中 怪 才 』 之 称 。 尤 精 于 焦 墨 , 独 创 幻 彩 荷 花 , 别 树 一 帜 。 现 任 中 国 画 焦 墨 研 究 会 常 务 副 会 长 兼 秘 书 长 、 岷 山 书 画 院 副 院 长 、 四 川 省 美 协 会 员 、 四 川 省 艺 术 促 进 会 委 员 、 成 都 市 美 协 理 事 、 成 都 市 政 协 画 院 理 事 、 中 国 人 民 对 外 友 好 交 流 协 会 特 聘 画 家 。 一声鸣鹭从荷塘中划过,烟波中渔舟归去,轻鸥点点翩飞,柳丝拂动清风,一勾新月抹去夕阳,抹去了过往。 携琴酌酒,品茗论画;一曲《潇湘》,一抚《鸥鹭》,安静了许多心思。 独俏 69cm×46cm 人善于自我安慰,也善于自我分解,七情六欲,加起来就是十三,岂不太多;所以就有伤于春,有感于秋。 一生之中,或受物困,或被情累,或劳事奴,总之有太多牵绊。最难得闲下心来,品一壶茶,饮一杯酒,听一曲琴,赏一幅画。 青山从此去,鸥鹭且相盟。 雪痕 69cm×46cm
山东 临 沂 人 ,早 前 , 从 事 媒 体 工 作 现 专 事 绘 画 ,多 与 业 界 名 师 从 游 获 益 良 多 胡珂的绘画显然一派超逸脱俗之境。 不在具象里寻求世俗的淡美,却有逍遥乘风的惬意。也许,与恩师季酉辰先生相合。 胡珂更多地是与先生一起闲聊消磨时光,在季老师眼里,绘画不过小技,更为神圣的生命本体。所以明心见性是宗教的开端,却是艺术的最高层次。 游春之五 68cm×34cm 胡珂与生俱来的淡定使得他的绘画中天生有冲淡之美,那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意境,必是他喜欢的;那种“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情怀,必是他所追求的。 脱离尘世的虚无气味,在冲淡之中显示出一种空灵。 胡珂绘画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是从容而清逸的,那是他的志趣与情性。 游春之三 34cm×68cm 1975年 出 生 ,国 家 二 级 美 术 师 中 国 艺 术 研 究 院 美 术 学 博 士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中 国 工 笔 画 学 会 会 员 中 国 艺 术 研 究 院 研 究 员 中 国 国 家 画 院 研 究 员 荣 宝 斋 画 院 创 作 研 究 中 心 主 任 , 现 任 职 于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梅花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情感的本土生态植物之一,这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典型载体。梅花画艺术贯穿中国花鸟画和文学绘画的历史,承载着中国传统。 “画德统一”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提倡自然与自然共存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价值与精神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绘画领域乃至世界艺术领域的多重交叉与再现,历史上具有东方意义的文化符号。 孤山春早 31cm×69cm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画梅艺术,从宫廷走向民间深处,由勾写填色的工笔写生到一任性情、酣畅淋漓的水墨大写意,不断地完善、发展、创新,意义深远。 梅花也以其坚贞不屈、傲雪凌霜的精神品格,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气节、意志和尊严,成为中国传统艺术表现领域的重要源泉,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卓尔不群的民族特征。 小园幽树巳含春 31cm×69cm 丁 学 军 ( 乙 轩 ) 荣 宝 斋 画 院 特 聘 教 授 中 国 工 笔 画 学 会 会 员 北 京 工 笔 重 彩 画 会 会 员 画画为平常事。 以平淡心做平常事,毋需研理者论之。画者只需中正平和,或山川、或屋宇;或人物花鸟、或兽禽草虫,画中生意自现。 近粗读一论宋辽金元美学书,其平淡说与我偶合。 临水一枝春占早 34cm×68.5cm 心统性情、人情物理、寓意于物、进技于道,谨细拟物、气象韵味;平淡、天真、理趣、常理、中和、自然——此传统美学命题与美学范畴,鲜与西学相融。想来两宋绘事,无非真、理、意、神、趣,加之描绘造化,并非单以技胜人。 技者,方法,非需炫也;术,道也,思通造化,二者相合。 画点平常画,随点平常心,足矣。孰与吾同欤? 阳春清艳 34cm×68.5cm 字 乐 之 , 青 年 国 画 家 ,二 级 美 术 师 现 任 江 苏 省 青 年 美 协 理 事 、人 物 专 业 委 员 会 主 任 苏 州 市 美 术 家 协 会 副 秘 书 长 、人 物 专 业 委 员 会 副 主 任 兼 秘 书 长 南 京 花 鸟 画 研 究 会 理 事 ,苏 州 青 年 美 协 副 主 席 兼 秘 书 长 苏 州 新 文 艺 联 盟 副 理 事 长 ,荣 宝 斋 画 院 特 聘 讲 师 《 中 国 书 画 》 杂 志 中 国 画 院 特 聘 画 我所理解为:以艺术家的精神眼光和修养为前提,通过特有的手段和特定的内容,最终传达给观赏者的综合感受。 这种精神层面的感受是通过视觉表象的交流以及画家和观赏者的精神层次来达到不同的效果的。 寒香 44cm×19cm 我只是一个认认真真生活的人。 我把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用我的笔寄托到这些无思无见的物象之中。我总在想,它们一定有它们之所思有它们之所见吧?因此,此“观、物”非彼“观物”也……就这样想,也这样画了!画好了,就拿给师长、同道、朋友们看看,观者亦有所思亦有所见。 最后想把这首抄来的诗和大家共同分享: 佛在灵山莫远求,佛祖本在自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莫向灵山塔下修。 双冷 60cm×20cm 1979年 生 于 江 苏 响 水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学 士 学 位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美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上 海 同 济 大 学 哲 学 博 士 在 读 先 后 师 从 江 宏 伟 先 生 、 高 云 先 生 现 为 江 苏 省 书 画 院 专 职 画 家 , 国 家 二 级 美 术 师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 中 国 工 笔 画 学 会 会 员 江 苏 省 美 术 家 协 会 会 员 。江 苏 省 中 国 画 学 会 理 事 兼 副 秘 书 长 ,江 苏 省 美 协 花 鸟 画 艺 委 会 副 秘 书 长 ,江 苏 省 青 年 美 术 家 协 会 副 秘 书 长 元代画家倪瓒《题兰画诗》写道:“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无人作妍暖,春风发微笑。” 一朵野花,开在幽深的山谷,无人问津,无人欣赏,也没人给予她爱与温暖,她照样自在开放,临影自照,婀娜柔美的姿态在谷中的深潭里浮现出来,幽香随着春风起伏荡漾。 浮生记·春梦(一) 98cm×44cm 这种临水自鉴、以形悟道的澄怀物象,使人体悟到一种深远的韵味:静穆的自然观照和飞动的主体生命相交汇,呈现出“禅”的心灵状态。 从自然界花飞叶落的瞬刻中顿悟到一种生命的脉动,获得永恒的回味,洋溢着盎然的禅意。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视,风霜相逼,雨雪摧残,磨砺出生命的顽强,心中自有桀炬。 一花一世界·和美 33cm×133cm 别 署 召 汉 , 东 岭 生 ,山 东 济 宁 人 少 好 绘 事 ,自 幼 随 父 亲 孟 峤 习 书 学 画 2013年 , 毕 业 于 上 海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美 术 史 论 专 业 ,获 硕 士 学 位 师 从 邵 琦 教 授 、 彭 莱 教 授 2021年 毕 业 于 上 海 美 术 学 院 中 国 画 理 论 与 创 作 研 究 方 向 ,获 博 士 学 位 师 从 卢 甫 圣 教 授 。现 供 职 于 湖 北 美 术 学 院 中 国 画 学 院 花卉之中,惟梅最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纳天地之气,操霜雪之真,长之寒谷,秀于隆冬,淡然中见春色。 因着中国文化的比德色彩,而为文人士大夫所独钟,为梅修史,为花传神,以梅入画者,代不乏人。 中峰明本诗意系列之二 66cm×34cm 古今写梅,自出一家,非曰画科,名曰墨戏,非潇洒出尘之士不能办。发墨成形,动之于兴,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方成梅格。 古人云:凡欲作梅,清心静虑,涤思颐神,如身处幽僻,自对山林,默想梅花形状。横枝斜梢,枯根老木,或开未开,或落未落,偏喁高下,侧正斜鼓,临豪对幅,一时下手,则任心处用矣。 中峰明本诗意系列之一 66cm×3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