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最新展览

南社社友墨迹珍藏-暨吴门当代笺札展

展讯 | 南社社友墨迹珍藏-暨吴门当代笺札展彬龙美术馆2019-01-16 10:23:28手机阅读展览信息展览名称南社社友墨迹珍藏-暨吴门当代笺札展展览时间2019年1月20日--2019年2月28日展览地址苏州彬龙美术馆 中国南社文史馆指导单位民革中央民革江苏省委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单位中共苏州市委统战部民革苏州市委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单位苏州市南社研究会中华南社学坛常设组委会苏州彬龙美术馆协办单位中国文化书院苏州市侨联苏州国画院苏州徐悲鸿艺术馆海澜美术馆云澜湾美术馆个山美术馆美道美术馆藏品支持中国南社文史馆寄梅堂近现代名人墨迹馆龙宝斋南社与辛亥人物手稿馆学术支持中华南社学坛笺札文化学术委员会中国南社画院江苏省南社研究会苏州市南社书画院苏州民革中山书画院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泰州市南社文化促进会顾   问周铁农 周南袁行霈 陈星莺 秦新民 姚林荣陆建德 陈建功文史顾问杨天石  张炯  王守常  王飚刘良翠 薛国安 王鸿声 钱培华周晓敏    李杰关爱和  蔡镜浩孙之梅 尹汉胤总策划    刘传铭  金国强 策    划叶正亭   钱彬龙瞿筱霞   冷建国刘佳主    编王鹏   张夷马卫中副主编钱西姿  朱一吟  郭建鹏  杨晓明参展艺术家百余位南社先贤及王歌之,陆家衡,王大夷,荆歌,车前子,陆衡展览地点苏州市观前街(西面)212号3F咨询电话0512-67292610百年南社 篇===展序===      刘传铭这是一个最需要诠释的展览。南社先贤,鸿儒博学,衮衮诸公,国士胸襟,诗家清雅,画伯风流尽在笺札尺素;世纪万象,民国风云,书道画理,金石妙趣豈非万言可述?这是一个最不应有序的展览,一切文字皆是佛头著糞,有辱斯文!将心来高山仰止沐春雨;看画去追风披襟洗秋桐。戊戌冬后学刘传铭诚惶诚恐搁笔再拜南社先贤孙中山   黄兴     陈去病   蔡元培  柳亚子   黄宾虹  蔡哲夫  曹聚仁   陈半丁 陈独秀   陈匪石  陈绵祥  陈乃乾  陈师曾  陈守谦    陈叔通  陈陶遗  陈柱尊 成舍我   戴季陶  邓尔雅  邓散木   狄膺    丁佛言   董必武   董作宾  丰子恺 高吹万   何香凝  胡汉民  胡先骕    黄节    黄侃     黄苗子  黄炎培    黄仲琴 经亨颐   居正   李大钊  李根源  李济深   李立三   李烈钧   李叔同    林庚白   林森    刘半农   刘春霖  刘海粟  刘季平   刘师培  楼辛壶  鲁荡平    陆澹安 吕碧城   马公愚  马君武   马小进  马叙伦   茅盾     潘飞声  启功     钱大钧 钱穆    钱玄同    任鸿隽   邵力子  邵瑞彭  沈钧儒  沈尹默   寿石工  宋大章 宋教仁   苏曼殊   孙雪泥   谈月色  谭延闿   陶秋英    汪东   汪亚尘   汪兆铭 王昆仑   王蕴章     闻宥    吴敬恒   吴履泰   吴眉孙   吴梅   吴青霞   萧退庵 谢无量     徐珂     徐森玉   严独鹤     杨度     杨千里  姚光    姚华     姚鹓雏 叶公超   叶恭绰   叶玉森    尹瘦石   于右任    张默君 张素   章士钊   章太炎 赵景深    赵朴初   赵元任    郑逸梅   朱剑芒   朱屺膽   诸宗元 庄严     邹鲁吴门当代手札书法与书写前言以此为题,等于自讨苦吃。请问,什么是书法?请问,什么是书写?请问,书法与书写区别在哪里?把我问住。日常之际,说到书法与书写的区别,连比带划,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蒙混过关。或者呵呵一笑,“呵呵”,两笑了。两笑无猜么。此刻,我要给彬龙美术馆写点文字,只得“言之有文”,无奈“笔记如下”:什么是书法?我的理解:在纸墨所设时空,以经典为故国的还乡式毛笔运动,即是书法。什么是书写?我的理解:在纸墨所设时空,以经典为故国的离乡式毛笔运动,即是书写。书写即是——以自己为中心与源泉,至于和经典关系,并没有上述那般理性。比如郁达夫,我认为他是那代人中书写性极强文人,他拿起毛笔,或许从没想过“以经典为故国的离乡式毛笔运动”,而信手写了。举例很重要,重要于引出“信手”两字。也就是说,信手是书写的“不二”,不信手是书法的“法门”。我以前论及“公共技术”与“个人技术”,其实就涉及到书法与书写问题。什么是书法?由“公共技术”所指南,逐鹿中原。什么是书写?由“个人技术”所领衔,偏安一隅。如此偏安一隅,倒不是苟且,多多少少有些悲壮。 这个展览,钱总和我说过,晓明和我说过,西姿女士也和我交谈过,她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展,要做成书写形式,让手稿呈现。网络时代,呈现手稿,可能比当下组织“南社”还难(这次展览,一部分是“南社”前辈手稿,我是建议分开展出的,既无续貂之志,亦避借光之嫌,也不是重起炉灶,因为“南社”前辈用毛笔写字为常态,我们写毛笔字,是想创作一件作品——仅仅用了手稿名义而已)。起码于(用惯了电脑的)我而言,我有手稿心,而无手稿胆,写写改改,誊誊抄抄,也太麻烦。古人之古,古在不怕麻烦。如果人心不古,却又不新,麻烦大了。一个传承已被阻断、创造更遭忽视的民族,怎么办?听天由命未免消极,事到如今也只能慢慢,慢慢来吧,就像做这个手稿展(或曰笺札展),看过来没几件作品,准备要准备一年。于是,又有一个问题产生,手稿,它真能确保书写性?中国文化难说得很!笼统道来,传世书法绝大部分都是手稿,远的《平复帖》不说,著名的《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诗帖》不说,近的,康有为《万木草堂藏书目》,都比他正儿八经写的对联啊条幅啊有趣得多。这些,是手稿,也是书法,不但是书法,还是书法中的极品,书法中的经典。看来手稿并不能确保书写性,作为书法与书写的介质,它是一视同仁、众生平等。可不可以这样说,书法与书写,本无界限,或者说界限虽有,但并不像所想鸿沟一条。能不能殊途同归呢?假设同归于灵魂、情感、品格、求索、自由……当然,还少不了有趣,那么,书法即书写,书写即书法。换个角度,在“书”这个行为之中:压制“个人技术”参与的“公共技术”,并不是书法;放逐“公共技术”介入的“个人技术”,并不是书写。难度大了,说点别的,之所以强调它们区别,无非突出一点而削弱另一点。这个展览,突出“个人技术”,至于削弱不削弱“公共技术”,每个作者的功力与观念不同,读者的眼光和想法也是不同的。好吧。参展作者我不一一介绍了,眼前作品就是自报家门,众位乡亲,喜欢老生的就多看看老生,喜欢花脸的就多看看花脸。我是“小生来也”,是为前言。听说“是为前言”,按前言的写作格式,需要另起一段:是为前言。2018/12/25,坛斋车前子彬龙美术馆是以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活动等为一体的私人美术馆当下我们专注于发掘优秀的艺术家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未来我们将提供多平台艺术策划、美术教育等服务苏州市观前街212号三楼地铁四号线察院场站2号出口长按关注:彬龙美术馆有意寻找丰富的合作项目有意请与我们联络咨询电话:0512--6729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