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温婉柔畅、美妙含蓄的意境,不管是用来认识王素柳,还是来欣赏她的画,都契合无比。出生在江南风韵十足之地的王素柳,本身灵动的外表适配上安静的性格,完美满足了世人对于水乡女子的全部幻想,一手出色的山水画,更是能恨不得将人“溺死”在江南的温柔乡中。
2021年,苏州彬龙美术馆为契合“江南文化圈”的文化政策,特意打造了《“忆江南”--长三角三省一市优秀青年中国画作品展》,王素柳凭借几幅设色清丽山水,写出烟林旷远,萧疏平淡之境,连绵不断的笔法中气韵前后相连,中正平和,画风温润优雅,生机满目,古色古香,给人以庄重典雅而轻松愉悦,明净艳丽而不浮薄甜俗的美观享受。
青绿山水从水墨兴起后便日渐颓势。不是因为青绿山水简单,洽洽是因为太难,用力过猛便落入甜俗谄媚之境。
清初四王之一的王原祁就认为“设色既用笔用墨,意所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处”,他觉得画中用色之要诀“全论火候,不在取色,而在取气”,最终达到“气韵生动,墨飞色化,平淡天真,包含奇趣”的效果。
这就相当于在水墨山水画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层功夫,设色不能抢了笔墨的风头,笔墨表现更不能因为有设色而偷懒,两者要“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可想而知其中难度,也可想而知王素柳在绘画上下的功夫和心思。
王素柳可以凭借着让众人认可的青绿山水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足以说明她设色山水的出众和精彩,真正做到了色彩与墨色相为辅助。
她惯用中侧锋的线条来勾勒山体的轮廓,细观画面,你会发现她整个篇幅几乎没有重墨下笔之处。
轻柔娇软的线条绵延不断,贯穿山脉气韵,吸取宋人对于山川之造势,得元人的藏锋之意,全篇画面明媚和煦,一改宋人的萧瑟清冷之感,青绿的设色显得温暖而有生机,藏着小女儿的娇羞明睐和大女人的婀娜多姿,沁人心脾。
和多数当代艺术家一样,王素柳在创作中绝对不“闭门造车”,写生是她的爱好也是她灵感的来源。
君子爱山水,作画时欲夺其造化,写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为夺其造化做准备,用脚步丈量过的山水在经过心灵的运化后幻化成她笔下山水,万物天真可爱,经过“去其繁章,采其大要”取其最“真”最“自然”之景跃然于纸上。
就如生活一样,“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将绚丽色彩填充之后归于平淡,王素柳对于青绿山水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
随后彬龙美术馆连续两届“问园姑苏”园林采风写生展,王素柳的作品都再次亮相苏州,可见在吴门画派重意、喜淡的绘画审美熏陶下,姑苏人对王素柳绘画的认可和青睐。
【第四届“问园姑苏”园林采风邀请展】风神秀骨·大美江南--“狮子林”中国画作品展
2020第五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 第三届“问园姑苏”苏州园林写生之怡园里的笔墨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