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最新展览

第五届“问园姑苏”--古意今情拙政园 致敬文征明 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转眼,姑苏又来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园林中的春意通过风散落到苏州各地。


在春暖花开之际迎来“问园姑苏”园林写生系列展览,似乎已经成为了彬龙美术馆和苏州人的一种默契。


疫情的阴霾过后,今年春天园林中的“生意”相较于往年似乎更加浓厚、香醇,让人格外珍惜。


图片

文征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是现存最早的拙政园写生图,他事无巨细的展现出拙政园的每一个美景,蕴含建筑、空间、笔墨、书法、诗歌等多种美学形式。


古人常说“诗书画三位一体”,在《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基础上,当代画家会如何将诗书画与园林美景融会贯通呢?他们的阐述和思考是不是也撞到了你的心巴上?


图片

展览时间2023415--2023615


参展艺术家:周逢俊、顾 逸 、区广安、邵 琦 、刘 墨 、石 寒、余久一、刘三余、一音禅师、王素柳、郭文杰


主办单位:苏州拙政园管理处、苏州彬龙美术馆


协办单位:中国南社文史馆、苏州徐悲鸿艺术馆、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藤艺术、美通艺术馆、海阔美术馆、成都宗易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澜湾温泉景区、三元美术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香港国际卫视


支持单位:老凤祥银楼、景德镇澐知味陶瓷文化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苏州日报、人民网、新浪收藏、雅昌艺术网、网易新闻、天天快报、搜狐新闻、光明网、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凤凰新闻


咨询电话:0512-67292610


展览开幕时间:2023年4月15日14:00


展览开幕地点:苏州彬龙美术馆(苏州观前街212号三楼)





展览前言·诗意与画境(文/刘墨)

很久以前有次上课时,我问学生:想一想,最能全面代表中国艺术的,是哪一种?

有的答书法,有的答写意,有的答京剧……只有一个学生的答案符合我的原意:园林。

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园林一个综合艺术体,除了建筑、家具、园艺之外,有诗有书,有画有曲,堪称无处不雅,无处不美。

说到园林,必说苏州园林;说到苏州园林,又必说拙政园。

正德五年(1510),在朝为官的王献臣(1474—1543 ?)回乡为父守制三年期满后,决定不再出仕,他选中了大弘寺旧址作为自己家的花园,然后进行拓建,取晋代潘岳《闲居赋》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意思,将自己的园子命名为拙政园。在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隐居生活。

文徵明(1470 1559)与王献臣关系极好,嘉靖十二年(1533),王献臣造好拙政园之后,他邀请文徵明入园——也许,文徵明是进入拙政园中第一位名的游客。

文徵明游园之后,依照拙政园中的景物,绘成《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向来严谨的文徵明一丝不苟地将园中的庭院、山石、花木及建筑的形态表现出来。他还为各图配了诗文,分别用小楷、行书、隶书、篆书等多种字体书写在各景的对页上。此外,他还写了一篇文章《王氏拙政园记》——图、诗、记同时出于一人之手,这是中国园林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盛事!嘉靖三十年(1551),82 岁的文徵明又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三十一景中选择了其中的十二景重绘一册页,该册页十二景现在存有八景,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

反观现在的画家在画上已经普遍不题诗,即使题诗也无非是从历代诗画题跋之类的书中抄上一段,但它的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足以表明,现代的大多数画家离中国哲性诗学已经隔了不知多远。

哲性诗学是什么?是我新造出来的一个词吗?抑或是理论家的臆语?显然并不是的。

宗白华先生在参考了宋代以前的大量诗句之后认为,中国诗和画的空间意识,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绘画也不再仅只是人与其环境的一种对话,更是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对话。从表现上看,托物言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国有四民,士为上,农次之,最后者工商,而天下讳言贾,其背后的意义在于,精于诗歌创作正是传统士人将自我身份加以强调并区别于其他三者的表征之一。在诗书画中,诗所以占第一位,重要的原因也在于此——是否擅长写诗,是区分”“”“身份的重要标志。

此次展览邀请到的画家,一共有周逢俊、顾逸、区广安、邵琦、石寒、余久一、刘三余、一音禅师、王素柳、郭文杰(按年龄排序)诸位先生和我,共 11 位。

因疫情的原因,身处各地的画家多未能到拙政园的现场,甚至有的画家游览拙政园的印象也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然而,这并未成为参展画家描绘拙政园的障碍,相反,因为远离了实地, 反倒使画面有了最大可能的神游空间——尤其是这批画家都工于古典诗词,每件作品都题上自己创作的诗词,诗境的表达毋宁超过了实景的描绘,进言之,这是基于诗的情感迸发而出现的笔墨呈现,自然物象没有束缚画家的想象空间,成了诗意的寄托,其高度概括提取造型、景象、情态的抽象和变异,再加上写意性的用笔、用色,笔墨语言因融汇了诗意而呈现出了客观写实者笔下难得一见的奇趣及丰富性——诗、书、画如何在当代完成最佳融合,无疑是我们目前仍需深入反复探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因原文过长 此为删减版本)
2022 11 9 日星期三
于十丈莲花馆




艺术家简介·作品赏析

图片

周逢俊


别名:星一,与青;斋号:松韵堂,庄房别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山水画高研班导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聘为水墨画院学术专家,北京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诗刊》子曰诗社顾问,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图片
拙政园三| 35cm×69cm
墟丘耐得几枯荣,惯看风云冷暖更。
花艳偏先王府落,春迷复上相园生。
洪潮岂识人间累,浊酒方宁世纪惊。
莫测天高观夜雨,昏鸦一样对秋鸣。

图片拙政园五|  35cm×69cm

遥山入暮叙蛩声,万木萧森寂寞生。
路口众鸦巡夜色,天边孤鹤度星明。
黄花白露三秋去,游子清风一梦萦。
问到相期何聚首,围炉老酒话峥嵘。

图片

顾逸


本名顾为宁,亦称逸人,耕勤。江苏省苏州市人。1955 年9月2日生。早年拜张晓飞为师学画,从学至今。毕业于苏州市工艺职工大学,大专学历。结业于中央美院 陈平“山水精神”专研班。江苏省美协会员,职业画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苏州正社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苏州职业大学客座教授。

图片

見山楼| 69cm×35cm

见山楼上见无山,
心中有山皆可山。
遐迩高低盈格牖,
自身亦是一房山。

图片听雨轩| 69cm×35cm

曾于斯处雨听声,
意念弄弦吁落英。
今日重逰追旧忆,
之间不觉每忘晴。

图片

区广安


西樵山人,墨池春深阁主人。生于书乡世家,七岁被岭南书画名家、广东国画研究会核心成员卢子枢的高徒袁伟强收为入室弟子。从古法入手,传移摹写,坚守传统山水画风,走出一条复归传统的成功路径。其艺术风格承传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以来的画学传统。被学术界誉为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广东国画研究会第三代传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文化顾问。广东省文史馆书画创作中心研究员。原广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出版有《区广安画集》、《区广安山水雅品集》、《水石云林图》等画集 30 多种。作品曾在国内外多地城市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美术馆、广东省档案馆等机构收藏。

图片与谁同坐轩| 35cm×69cm

窗前闲坐与谁言,
明月清风酌小轩。
窗外百年城廓改,
余留一处远尘喧。

图片梦隐楼| 35cm×69cm

梦萦归卧筑楼栖,
栽竹高台田埂低。
记得桃源仙境里,
还闻犬吠与鸡啼。

图片

邵琦


邵琦,书斋名“渠宜书屋”一九六三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院画师;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绘画研究季刊·朵云》编辑、部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有《书屋小记》《中国画文脉》《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与语义》《托古改制》《胸中逸气》《入缵大统》《浣却铅华》等;画集《只在此山中》《上海书画名家精选·邵琦》等;主编《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等;合著《造物设计史略》《松江画派》《徐黄体异》《中国画心性论》《创造与永恒》等。

图片

柳隩| 71cm×36cm

华阁依然在,

春阴掩映深。

时时闻啼鸟,

处处昔非今。


图片

意远台| 71cm×36cm

渺渺望归雁,

秋风乱鬓髦。

高台侵暮色,

离恨在天涯。


图片

刘墨


生于 1966 年,祖籍河北三河。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少读书,长而游学,喜书画诗词文史,以宁静、淡泊、独立、自由为安身立命之宗旨,著述自娱,以终老焉。代表著作:《中国艺术美学》《禅学与艺境》《乾嘉学术十论》《中国散文源流史》《中国美学与中国画论》《石涛》《八大山人》《现代国学思潮与人物》《文人印史》《苏东坡的朋友圈》等,数百万言。

图片

作品名称| 35cm×69cm


岂必深山有此境,林泉佳处惬人情。

浮香荷露含烟润,拂翠松风送雨声。

弦管赏心欹落日,芙蓉秋色满江城。

卜邻我欲欣然往,莫愧无田砚可耕。


图片

作品名称| 35cm×69cm

赖有新诗破寂寥,

襟怀洒落仰风标。

移灯影与芙蓉乱,

人醉月明夜漏遥。

图片

石寒


别署逸堂、方滋山房、我闻楼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图片

游园寻梦四| 68cm×45cm

叠石奇峰妙手裁,

清泉宛转绕香斋。

梧桐新绿凤亭晚,

春梦廊桥载月来。


图片

游园寻梦五| 68cm×45cm

龙楼凤阁几沧桑,

歌舞青春叹短长。

寂寞梧桐空伫立,

蟾光如雪水如霜。


图片

余久一


字十峰,别署沉庐。生于龙游,客居杭州。著有《艺术家状态·余久一卷》《山云在衣·余久一作品集》《从游·余久一卷》《诗文锦绣记龙游》, 并整理乡贤遗著《余绍宋日记》《画法要录》《星隄诗草》《幽溪文集》《耻庵先生遗稿》等。

图片

拙政园之二| 36cm×75cm

蝶梦鸥盟孰独醒,衣香鬓影惜俜停。

烟波淡淡澄如镜,云树苍苍锦作屏。

百折危栏飞碧沼,千寻高塔倚青冥。

何时吟啸经行遍,软语吴侬更饱听。


图片

拙政园之三| 36cm×75cm

金谷乌衣久荡烟,故家乔木总堪怜。

风开寒藻鱼争跃,月照孤松鹤未眠。

共道阖闾饶甲第,信知城市富林泉。

水边一石亭亭立,我欲高呼唤米颠。


图片

刘三余


蜀中知名画家。1969 年生于重庆,现居成都。自号斋名为“半罐水”。因“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宜读书,宜画画;其三余意也为“闲”不喜俗事羁绊,故而得此名。

图片

寻园| 41cm×68cm

拄杖寻来酒未醒,屐痕蹀蹀醉扶停;

倚栏犹见池鱼动,卧石闲看鹤欲瞑。

何处箫声分远近,此时树色正苍冥;

秋风渐起云廊外,归去阑珊不忍听。


图片

画园| 41cm×68cm


桃源笔下赋青山,漫检诗书尚未悭;

墨扫庭前松竹影,水蕴石上露苔斓。

黄花篱畔紫英晚,红叶桥边白鹤闲;

更写江南风景好,一簾烟雨醉尘颜。


图片

一音禅师


一音禪師,法號演音,字大覺、一音、石頭陀。俗名宋歌,山東人。剃度於安徽九華山大覺禪寺,受具足戒於廣東乳源雲門山大覺禪寺。臨濟宗天童派第四十三代傳人,師從當代禪門泰斗淨慧老和尚習禪,為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僧。是當代藝術界集詩、書、畫、印、樂五藝於一身的全能型代表人物之一。

图片

图片

蓝田叔笔法大意| 50cm×50cm

曾經月色照山亭,竹引清風拂栋楹。

度世菩提爲凖的,脱塵淨戒作長纓。

溪流梵唄原真意,松立法幢似絶情。

生死涅槃皆打破,随緣幻化與誰爭。


图片

图片

取文征明大意| 50cm×50cm

塵絶雲山裡,竹根瀉玉泓。

鐘聲和水響,月色趁泉清。

蕉雨琴時撫,巖茶火正烹。

逍遥三界外,心地放光明。


图片

王素柳


温州文成人。1998年考入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师从张如元先生、陈忠康先生等温州书画前辈。2002 毕业并留校任职。2005 年考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师从林海钟教授,2009 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2012 年考上中国美术学院山水专业博士研究生,2015 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创作员。

图片

待霜亭| 71cm×35cm

商风凋古木,

百草被清霜;

寄语南归雁,

故园橘可黄?


图片

荷风四面亭| 71cm×35cm

疏柳含烟淡似无,

芳洲风漫一亭孤;

水清沧浪堪濯足,

归去波平似五湖。


图片

郭文杰


1983 年出生与山东淄博。美术学博士在读。师从卢禹舜、张伟平、孔令伟等诸先生。客居北京,为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图片

三十六鸳鸯馆| 35cm×70cm

昨夜山花独自开,

孤馆清寒登高台。

凭栏风暖烟澹处,

玉宇澄清在心斋。


图片

听雨轩| 35cm×70cm

芭蕉声断断,

桃华明复明。

惟有溪涧水,

和雨泽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