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最新展览

《东坡诗意- 百壶百画 翰墨紫玉》纪念苏东坡诞辰九百八十周年艺术交流活动

  …… 主办单位 ……  中华南社学坛、中国南社文史馆、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苏州市侨联、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宜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 承办单位 ……  苏州彬龙美术馆  …… 支持单位 ……  宜兴市档案局、宜兴市史志办、宜兴市陶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青藤艺术、上海鸿美术馆、上海海阔美术馆、昆山崑岫堂艺术馆、杭州湘湖美术馆、杭州西湖画会、山东匋钟斋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徐州莫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支持媒体 ……  报纸媒体: 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苏州日报  网络媒体: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凤凰网、腾讯网、中华艺术网、博华艺术网、中国美术家网、中国文化艺术网、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深度苏州、苏州艺术志  开幕时间:2018年4月11日15:00  展览时间:2018年4月11日—5月10日  展览地点:苏州彬龙美术馆            为纪念苏东坡诞辰980周年,由中华南社学坛、中国南社文史馆、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苏州市侨联、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宜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苏州彬龙美术馆承办,“东坡诗意——百画百壶·翰墨紫玉”寿苏雅集大型文化活动,4月11日下午在苏州彬龙美术馆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界嘉宾和参展书画家与陶艺家代表300余名欢聚一堂,共同缅怀东坡先生为中国文化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历史上每遇东坡先生诞辰日,世界各地都会举办各种“寿苏会”文化活动以作纪念。“寿苏”即为苏轼祝寿之意。此次彬龙美术馆举办“东坡诗意——百画百壶·翰墨紫玉”大型纪念文化活动,得到了文化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著名文化学者刘传铭、陈传席、刘墨、王平等为此次活动题词。当代书画名家姜宝林、何家英、吴悦石、王明明、范扬、龚继先、张继馨、孙君良、钟天铎、何水法、吴冠南、赵跃鹏、胡石、杨春华、谢天賜等以东坡诗意或书或画,精心创作。宜兴陶艺界国家级大师徐汉棠、徐秀棠、李昌鸿、吕尧臣、汪寅仙、顾绍培、毛国强、鲍志强、陈建平、邱玉林、储集泉、吴鸣、吕俊杰等题写诗联,以志纪念。  书画作品与紫砂艺术珠联璧合素有历史,清代有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彭年壶”,近代有吴湖帆与顾景舟联袂“相明石瓢壶”。而今此次雅集纪念活动,80多位当代书画名家以东坡诗意创作书画作品138件,再联袂50多位宜兴历届“景舟杯”金银奖获得者等制壶名家依意创作紫砂茗壶138件,并由苏州竹刻大师张泰中陶刻,全部作品以一书画、一茗壶、一拓片三者合一展示。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的“名家”与“名匠”联袂纪念东坡先生大型文化活动的成果,由苏州古吴轩出版社结集出版《东坡诗意——百画百壶·翰墨紫砂》作品集专著。  此次纪念苏东坡诞辰大型文化活动工程浩大,盛况空前。据悉,活动在苏州首展后,还将赴北京、宜兴展出。    著名策展人杨晓明主持开幕式    中国南社文史馆副馆长、彬龙美术馆馆长钱西姿致欢迎辞    中华南社学坛顾问委员会主任秦新民讲话    北京大学会议中心主任刘寿安致辞    苏州市南社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蔡镜浩致辞    苏州市侨联主席沈晋华致辞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吴鸣致辞    北京大学历史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墨致辞    书画名家代表任赛致辞    紫砂名家代表范泽锋致辞    著名学者、央视《百年巨匠》总撰稿、中国南社文史馆馆长刘传铭作主旨讲话                      赠书仪式    部分参展的宜兴茗壶作者与著名学者、央视百年巨匠总撰稿、中国南社文史馆馆长刘传铭,中华南社学坛常设主席团副主席、彬龙美术馆创办人钱彬龙,著名策展人、作品集《东坡诗意——百画百壶·翰墨紫玉》主编杨晓明等嘉宾合影        …… 紫砂顾问 ……  徐汉棠、徐秀棠、李昌鸿、汪寅仙、何道洪、  吕尧臣、顾绍培、毛国强、鲍志强、王亚平、  徐安碧、陈建平、曹亚麟、吴 鸣、季益顺。  …… 书画顾问 ……  刘曦林、吴悦石、何家英、王 涛、徐惠泉、  张继馨、龚继先、姜宝林、杨春华、吴冠南、  陈 琪、王 平、刘 墨、陈仲文。  …… 组委会主任 ……  史俊棠、陈雪峰、魏 敏、陈仲文。  …… 组委会副主任 ……  蒋宁鹏、夏侯岭、沈 勇、杨晓明、钱彬龙、  周小东、王 建。  …… 组委会委员 ……  黄 锐、范泽锋、王建红、吕瑞芳、周余华、  王 华、钱卫中、蔡力武。  …… 工作委员会主任 ……  魏 敏、杨晓明。  …… 工作委员会委员 ……  马 军、许识铭、营林法、陈晓伟、蔡 翔、  范益求、陈 欣。            著名文化学者和宜兴陶艺界国家级大师题写诗联    参展艺术家  …… 书画名家 ……  张继馨、龚继先、孙君良、姜宝林、王 涛、  钟天铎、王歌之、吴悦石、林继凡、何水法、  谢天赐、刘传铭、王迎春、吴冠南、陈传席、  王明明、杨春华、范 扬、庄艺岭、周雪耕、  江云祥、黄 钟、胡 石、何家英、王大夷、  乔小龙、南 庐、杨晓明、陆 衡、陈德洪、  熊亦仁、石 禅、普 石、徐惠泉、李 晨、  心澄法师、叶鸿平、孙 霖、窦金庸、陈危冰、  夏 回、裴希明、刘 宏、江 野、邵 琦、  雨 石、程秋一、明 瓒、车前子、章 耀、  熊广琴、刘 佳、陈 经、刘 墨、陈子游、  姚震西、赵跃鹏、余久一、陆 虹、杨 声、  吴 可、刘三余、孙 宽、金心明、谢 海、  陈如冬、王 平、李 勇、成 军、徐光聚、  张筱鹰、吴涧风、丁亚雷、王亚霞、凌中翔、  狄 颖、清 荷、刘正杰、方向乐、林爱国、  董亚平、席明亮、梅鹤圃、任 赛、王 凯、  王 颖、管克阔。  …… 制壶名师 ……  范泽锋、袁国强、喻小芳、董亚芳、申屠国洪、  吴 震、范建中、谢永新、鲍雯君、王旭生、  方小利、方彩娣、冯 炼、史永棠、孙明霞、  朱旭庭、严 伟、何卫枫、汤宣武、李 静、  范 卫、范永叶(艳)、陈宗宝、周南辰、周益娟、  徐 飞、施建忠、高 洁、高潮龙、袁 辉、  耿 浩、董亚平、储彩琴、蔡华强、万华萍、  邢正虎、张 伟、汪超宇、吴 杰、张东梅、  张国良、范忠君、周 逸、周辰涛、贺 杨、  徐伟琪、诸知冰、龚 杰、谢丽君、蒋海东、  高儒意、蒋雨辰、王克克、江 燕、曲 涔、  储 犇。                    展览盛况  全部作品以一书画、一茗壶、一拓片三者合一展示        《羽扇纶巾——东坡提梁壶》  书法:刘传铭 / 制壶:周益娟 / 陶刻:张泰中        《东坡诗意——天方提梁壶》  书画:吴冠南 / 制壶:邢正虎 / 陶刻:张泰中      《东坡诗意——百画百壶·翰墨紫砂》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主编:杨晓明 / 总策划:钱彬龙    寿苏雅集记  杨晓明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他是诗人、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他是政治上坚持己见的人,是月下的漫步者……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苏东坡相遇,并从他的艺术里重新感受人生。  纵然时光流转千年,人们依旧渴望与苏轼相聚相遇。在纪念苏轼的活动中,当属“寿苏会”延续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远。时至今时今日,东坡诞辰日“寿苏会”的举办仍堪称当代砚届和文化届的一件盛事。在中国文化史的漫漫长河中,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光耀千古:屈原、司马迁、曹子建、“竹林七贤”、李白……然唯独苏轼享受后世殊荣——“寿苏会”,并且传至日韩。据记载,“寿苏会”起源于北宋元丰五年(1802)腊月十九日,苏轼在黄州赤壁石上庆贺生辰,忽然听到江南笛声悠扬,原来是进士李委谱曲《鹤南飞》以贺,并求诗一首,此事一时传为佳话。后人渐渐在农历十二月十九日苏轼诞辰日以“寿苏会”之名雅集,纪念苏轼,“寿苏”即为苏轼祝寿之意。这延续千年的文人雅集,或展示与苏轼有关的藏品,或纪念苏轼而作诗词画作。罗振玉、罗福芸、王国维等文化名士均参加过此类盛宴。时至今年,适逢苏轼先生诞生九百八十周年,可谓国运昌隆,文化复兴。乘时代之东风,在史俊棠、蔡力武、钱彬龙诸先生的倡议下,经过精心策划和安排,一场别开生面的寿苏雅集“东坡诗意——百画百壶·翰墨紫玉”拉开了纪念东坡先生的文化活动之序幕。  苏轼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罕见奇才,在人生舞台上,时而在朝,时而外任,时而身居高位,时而被贬流放,他用“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来形容自己的过往,他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时常把此种感悟化为或激情,或悲悯,或深沉,或磊落的如天风海雨的诗歌。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病、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刻的批判意识。他的笔墨表现的是对苦难的傲视与对痛苦的超越。苏轼会通百家,冠绝千古,在众多领域上堪称大家,被誉为大师。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苏文个性鲜明、汪洋恣肆,随物赋形、自然天成;苏诗“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苏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在书法、绘画的艺术领域,苏轼同样以作品名世、因立论成家,堪称艺苑宗师。在书法上,苏轼融会百家之长,独辟蹊径,自成一体,形成丰腴跌宕、大度硕美,有天真之韵、得烂漫之趣的风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于当世广为推崇,至后代誉为“苏体”。在绘画上,苏轼认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鲜明提出“士人画”理念并付诸实践,影响深远。他以枯木怪石警世,他创作出有名的“墨竹”,开创文人诗、书、画结合的一代新风,是中国“文人画”之开先河者。  就文化史角度而言,我认为苏轼留给后世的意义有二。一是苏轼进退自如、荣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堪称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他将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一种价值尺度润泽融合。二是苏轼的审美观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生活琐事皆可入画入诗,凡物皆可观,皆有大美之所在。这种范式在题材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为后人开辟了新世界。  今天我们共同缅怀东坡先生,“东坡诗意——百画百壶·翰墨紫玉”雅集活动,得到当今众多书画大家踊跃参与和精心创作,又得宜兴十大制壶工艺大师鼎力囊助和指导,他们以东坡先生诗意为题材,或书或画,妙笔生花,笔底传情。同时,活动力邀历届“顾景舟杯大师奖”获奖者参与。参照书画名家作品神韵,名匠巧手再度依意创新茗壶。一件真正出彩的紫砂壶作品,应是此器此形为此书此画而设,此书此画必契此器此形之韵,镌以精工,互为彰显,方为“名士”与“名工”之天籁合作。实则紫砂壶艺术史上早有先例:清代的陈洪绶与杨彭年合作的“彭年壶”,民国时代吴湖帆和顾景舟合作的“大石瓢壶”,等等。然此次雅集活动的水准、规模、数量、人数等,均为当代“名士”与“名工”合作之首。  吾辈身处浮躁现世,立足于此次“东坡诗意——百画百壶”艺术创作,意在初心遥致莽莽苍古,承传东坡居士诗意精神,彰显对生命的珍惜、赞美、享受,更在于传达一种当代艺术家对永恒的哲思。愿“东坡诗意——百画百壶”艺术交流活动成为一次纪念东坡先生诞生九百八十周年颇具意义的寿苏会,亦成为一场颇有意义的,跨越千年、跨越地域的别样的精神文化交流和艺术对话,愿得东坡文化遗产恩泽,孕育出新时代的文化振兴和更灿烂的文化之光。  是为记!  丁酉中秋于杭州  白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