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朝吴门画派正式崛起之后
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光阴
有兴盛也有式微
但却从未停歇和中断
本周日的讲座我们来到了热血澎湃的民国时代
看“三吴一冯”怎么在乱世续写吴门创奇
画坛“三吴一冯” 1、讲座主题:吴门画派系列讲座(十八)--画坛“三吴一冯” 2、讲座时间:2021年5月16日下午2:00 3、主办单位:彬龙美术馆 4、主讲人:章致中 5、讲座地点:苏州市观前街212号三楼 6、联系电话:0512-67292610
吴子深 01 (1893~1972)原名华源,初字渔邨,后字子琛,号桃坞居士,江苏苏州人,曾赴日本考察美术。家为吴中望族,收藏宋元古画甚富。曾以巨资创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于沧浪亭畔,自任校董及教授。 吴子深是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儒雅风流,家中富裕,生活条件优越,同时家藏丰厚,在如此环境下成长,加上名师指导,吴子深的绘画艺术日益精进,用笔细腻生动,继承了吴门的清丽雅致,画面多用淡墨渲染,夹杂皴法,线条更是灵动自然。 吴子深 山水画 在自身绘画的基础上,开阔的眼界和先锋的思想使其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颜文梁提出要建立苏州美专时,他立马斥巨资支持,并投身到美术教育的行业中去, 把他所认识到的中国绘画艺术通过教育的形式不断延续和传承。 1929年,在建立苏州美专之后,吴子深远赴日本考察美术,他吸取了日本美术中的装饰性和色彩应用,融入中国画中,增加了画面的明媚清丽之感,将姑苏文化中的“柔美”发挥的淋漓精致,充满生机活力,充盈着希望和平静。 吴湖帆 02 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澄嗣孙(1894年农历七月初二-1968年8月11日)。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 作为吴大澂的孙子,吴湖帆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生活和社会资源丰厚,他的绘画老师陆恢、陈摩都是吴门成就斐然的人物,他们教给吴湖帆的除了绘画技法,也让他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奠定了他的整个审美倾向和价值观。 吴湖帆 扇面山水 吴湖帆其实为人并不低调,甚至可以有些肆意张狂,但他的绘画从却不见一丝火气,涉猎范围很广,从唐、五代到宋元明,从人物到山水都有临摹,不断揣摩绘画的线条用笔和设色点染,建造起了他自身的笔墨架构,他对艺术一直保持着尊重谦卑的态度,他肯与之相交之人必定要有独特的成就和高洁的品格,换句话说也就是不是什么人都能入得了他的眼。 除了绘画之外,吴湖帆在鉴赏、收藏等方面的建树也非常高,这种全面的综合素质发展代表了艺术家的一种现象,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有划分,但不应该有明确的界限,艺术家也不应该给自己设限,过于职业化,将自己囿于某种身份之内,天地广阔,形式丰富,大胆尝试也会有无限可能。 吴待秋 03 吴徵(1878-1949)字待秋,名徵,以字行。别号抱鋗(xuán)居士、疏林仲子、春晖外史、鹭丝湾人、栝苍亭长、晚署老鋗。浙江崇德(今桐乡)人。 相对于吴子深和吴湖帆来说,吴待秋就没有那么殷实的家境,但是他父亲是清末著名画家,又得海派名家吴昌硕指点 ,之后因得见岳父家精品收藏开阔眼界,得摸索名家笔墨线条,山体结构,终日沉迷作画,画艺也是日渐精进。 吴待秋 山水画 吴待秋绘画深得四王笔意,并脱颖而出,落笔率性自然,山体庄重但不压迫,有着江南山水的连绵娟秀又不显得绵软无力,柔中带刚,碎石的点染勾勒中依稀可见吴门的传统笔意,运用短披麻皴的淡墨渲染,更显娇美柔和。另外他更善画花卉,泼辣纵横,杂糅海上和姑苏两种画派风格,又继承吴昌硕风格,成就斐然。 同时也因为其以鬻画为生,画作流传较广,兼具吴门、海上及时代特色的绘画风格影响深远,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吴门画派的艺术风格,适应了时代的需求,探索了姑苏文化更多的可能性。 冯超然 04 (1882~1954),1882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名迥,字超然,以字行,号涤舸,别署嵩山居士,晚号慎得,江苏常州人。其早年精仕女,晚年专攻山水,工行草篆隶,偶刻印。代表作有《仕女捧桃图》等。
章致中老师对于吴门画派的发展有着深入的研究
结合自身的研究和体会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表达内容通俗易懂的同时又注重传达重点
不管从任何角度来说
这都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精彩讲座
章致中又名志忠,号章村,1947年生于无锡,后随父母迁居苏州。他早年师从张辛稼学习书法,后又具帖投师吴䍩木门下,专攻山水。他的绘画既有传统笔墨,又有当代审美情趣,构图平稳,开合有度,笔墨凝重,设色秀明。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苏州方志学会会员、苏州诗词协会和沧浪诗社会员、东吴画院副院长,苏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