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最新展览

这里是苏州,这里是苏州彬龙美术馆

彬龙美术馆介绍


 一、学术定位


彬龙美术馆以馆立苏州,面向全国,立足于姑苏传承千年的深厚文化基础,在传统的土壤中结合时代特色,探寻当代水墨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性,在保留核心文化的精神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等新型技术,力求打破区域限制,带来更多的碰撞和交流,开拓出一条适应新时代的艺术发展之路,同时呈现一座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公共活动以及对外交流为一体的新兴民营美术馆。未来彬龙美术馆将打造一个长远的文化价值场所,集艺术家推广,艺术家优秀作品收藏的平台。在保持美术馆独立性视角,发挥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的同时,彬龙美术馆坚持自身的学术态度,主动承担应有的使命。


二、场馆介绍







彬龙美术馆自2016年12月以来,已经完成单位注册、章程申报、制度汇编、展馆工程改造等筹备工作,于2017年4月9日正式开馆。在原龙宝斋画廊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新馆面积约1000余平米,内设有作品展区、文化会谈区,以及一个多功能艺术沙龙区。








其前身为龙宝斋画廊(隶属苏州龙宝斋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位于苏州市繁华的观前街,处于观前商圈的核心区位。经营面积约2500平米,开业十年以来,举办过多项精品艺术展览,品鉴交流活动。累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优秀的艺术家及作品资源,为彬龙美术馆的成立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力推苏州传统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书画艺术方面,我市的创作劲头十分强劲,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突破,继续传承吴门艺术的精髓。这是我们彬龙美术馆的宝贵资源,我们对这些艺术家进行关注与推介,也是为自身的发展营造更为便利的环境。


 三、历年来重要展览

01
彬龙美术馆开馆展一一《生机在手》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的一则笔记中认为画道蕴含生机,绘画能令人增寿。虽然他对生机一词未作过多阐释,但接着便批判了那些与之相反、“刻画细谨,为造物役者”的画家,认为他们的作画方式有损无益,真正的画家应该是“以画为寄,以画为乐者也”。熟悉画史的读者,应该不难从中分辨出文人画的一些基本观念。在“生机”和“为造物役”之间的界限,从“以画为寄”到“以画为乐”的转变,无不标示着文人画艺术的高度发展与成熟。今时今世,中西之辩的喧嚣之尘逐渐落定,数千年的文化土壤正在恢复活力,典雅精致的文化生活被不断地推崇,文脉与文人精神逐渐归复,文人画艺术也重新回到对古意、书意、诗意及人品的高度要求,究其核心,还是对“生机”的追索。这种“生机”,依托于深厚的学养,植根于纯正的笔墨,凭借与西方有别的传统审美趣味,将重新被上下求索的画者们展现而出,令心印于画,生机在手。


02
水殿风来一一张伟民、胡石、赵跃鹏画展






在此夏末秋初之际,以“水殿风来”为题迎来张伟民、胡石、赵跃鹏三位花鸟画家的展览,其意义一方面在于三人于中国画创作领域的状态与造诣合于“暗香满”之意,另一方面也缘于南宋时期杭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致,孕育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最高峰。中国花鸟画与中国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它不是简单的自然摹仿,更在于传达一种诗意、一种境界,借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至南宋,这一艺术形式已相当成熟,其表现已渐渐摒弃那种大而全的刻画,艺术家以极尽精微的意识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意客观物象与主观情绪两者所共同形成的气息的拿捏,因此,南宋院体绘画虽工,但因于精严简洁的构图所呈现出的空灵之境,实现了文人画所倡导的“画中有诗”审美意识的觉醒,而这又与元、明、清乃至今天的“文人画”概念大相径庭。


03
《东坡诗意一一百画百壶·翰墨紫玉》






《东坡诗意——百画百壶·翰墨紫玉》雅集活动,得到当今众多书画大家踊跃参与和精心创作,又得宜兴十大制壶工艺大师鼎力囊助和指导,他们以东坡先生诗意为题材,或书或画,妙笔生花,笔底传情。同时,活动力邀历届“顾景舟杯大师奖”获奖者参与。参照书画名家作品神韵,名匠巧手再度依意创新茗壶。一件真正出彩的紫砂壶作品,应是此器此形为此书此画而设,此书此画必契此器此形之韵,镌以精工,互为彰显,方为“名士”与“名工”之天籁合作。实则紫砂壶艺术史上早有先例:清代的陈洪绶与杨彭年合作的“彭年壶”,民国时代吴湖帆和顾景舟合作的“大石瓢壶”,等等。然此次雅集活动的水准、规模、数量、人数等,均为当代“名“”与“名工”合作之首。


04
古意今情一一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山水)展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山水画专业,顾名思义是专攻山水画的。师造化和得心源是不二的铁律,但在造化和心源之外,又多了在造化和心源磨砥中产生的山水画经典。山水画的攻读者认识山水画无一例外的是从山水画的经典开始的;所以,上海师范大学山水画专业的热闹在于:老师传授经典,学生看造化和发掘心源,有了心源的主控,造化和经典便随心源而安了。本展览是老师的教学成果,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应该更是心源、造化、经典三者和谐的成果。


05
《百年翰墨 南社丹青》一一中国南社文史馆馆藏书画特展






南社,是近代中国文化大麾的“大本营”,他们追随孙中山民主思想,倡导反帝反封建,启智立说、诗画新学。许多社员不仅是革命“斗士”,也是丹青大家,他们用笔墨吟唱新时代家国情怀,以书剑隽刻南社文章雅风,为近代文化留下了宝贵的人文财富。《百年翰墨 南社丹青》是从中国南社文史馆馆藏南社先贤的书画作品中麟选部分于戊戌新春展出。同时,还要衷心感谢孙中山、陈陶遗、宋大章、高振霄、吴泽庵等先生后裔无私奉展,这也充分体现了南社人的家国大情怀。


06
纪念南社成立110周年 一一《南社砚谱》文化精品工程创作展览暨首发仪式






以汉字言,其为数千来为我民族记录文化、交流之工具,厥功甚伟。历经以百千计之先哲之淬炼,早已发展而为我民族独有、而为他民族所无之书法艺术。数行文字,或楷、或隶,或草、或篆,笔走龙蛇,美轮美奂,价愈拱璧,诚瑰宝也,中华民族必应永葆而万代相传之国粹也。俗语有文房四宝之称,四宝者,笔墨纸砚也。无砚,则书法艺术难成,历代文人雅士常存之、藏之、宝之。今中国南社文史馆、苏州彬龙美术馆为纪念南社110周年,集南社社友手迹而铭制百十砚瓦,聘海内外高贤哲士,研墨挥毫,纷纷作词并以拓文赞之。复集成书曰《南社砚谱》,命余作序。余何人,八十又三之南社研究者也。义不容辞,因勉为小文,以襄其盛。末缀数言曰:抒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传神州之国粹,继南社之传统。


07
2020第五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 第三届“问园姑苏”苏州园林写生之怡园里的笔墨丹青






“问园姑苏”作为彬龙美术馆每年举办一次的园林写生活动,意在传承苏州文脉,深度发掘园林中的文人意识和精神世界,用当代的笔墨去探索苏州园林中的古典世界,以求更亲近园林,了解苏州。

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和目的,彬龙美术馆分别于2018年5月份和2019年4月份顺利开展了两次苏州园林写生活动,两次写生活动先后邀请了当代二十四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著名书画家,深刻理解苏州深厚的艺术文化内涵,通过近距离的接触和感受园林,结合自身独特的笔墨语言和对园林美景的深刻体验,从而描摹出他们心中独一无二的园林世界。历时两个月的精心创作和展览筹备,“问园姑苏”两次写生展开幕就备受关注,给苏州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园林视角和美景。


08
江南好——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d6e179a3f503eb5114ef187a03d3fb94.jpg


江南好,江南确实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先后为官杭州、苏州,北归后作《忆江南》,惦念苏杭之美景,红得胜火,绿如靛蓝,这种美好,是一生铭刻于心的记忆。江南之好,在西湖、在孤山、在虎跑、在九溪、在太湖、在留园、在虎丘、在东山、在惠山、在二泉……江南之好,散落在整个长江以南星星点点、连点成片,好像哪里都是,醒着也是,梦中也有,她的好,已经都在你我的心里。江南之好,春则万物甜润,桃李芬芳,夏则草木葱茏,风荷清香,秋则树木斑斓,山高菊黄,冬则万山披银,寒梅孤芳。四季转换,美不胜收,人在其中,人随天老。


 四、彬龙美术馆与香港国际卫视联合摄制专题片《白汀访问录》


作为民营美术馆,彬龙美术馆将致力于艺术家的推广与典藏作品的收集。2017年彬龙美术馆与中国网《翰墨名家》、香港国际卫视合作,共同打造《白汀访问录》专题访问节目。意在发掘和推崇出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家和名家,陆续策划与举办艺术名家的作品展。

《白汀访问录》专题节目至今己专访了国内著名艺术家逾百名,随着节目的发播与播出,已成为艺术界业内名牌节目,以下选择几期专题节目,以飨观众。


01

《白汀访问录》对话陈传席:一一毫端百卷书






d6e179a3f503eb5114ef187a03d3fb94.jpg


陈传席先生被誉为全能型学者,以及当今之“旷世奇才”,这是因为他几乎涉猎各个文艺研究领域,并均有所建树。他是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文化史家、散文家,他又是诗人,画家。他通古文、外文、文学史、思想史、佛教史、经济史、中国史、哲学史,除美术史研究,陈传席还进行中国文学史研究,从事散文、诗词创作。


02

《白汀访问录》对话何水法:抱华追梦 拥抱中华


03

《白汀访问录》对话周矩敏:姑苏情韵,散淡人生






d6e179a3f503eb5114ef187a03d3fb94.jpg


周矩敏是幸福的,他在最美丽的江南水乡苏州,每日写字画画。他的姑苏情韵与散淡人生他独一无二的周氏符号,都是在这里,轻拢慢捻间 氤氲而生。周矩敏的人物画,虽然描绘的是民国时那些身着,长衫马褂或西装革履,讲究生活趣味的江南平民知识分子,却呈现出画家洞察人生,与人心的趣味相一致的心情,幽默、诙谐、游戏、闲适、风雅,散淡人生之意境时时流露于笔端。丹青落纸,笔墨从心,他的作品笔情墨趣之丰富,画意涵养之深沉,笔墨写意中之江南人文精神,就不难理解了。


04

《白汀访问录》对话林曦明:现代意识,民族精神






d6e179a3f503eb5114ef187a03d3fb94.jpg


在当今画坛,林曦明是当之无愧的老一辈海派画家的杰出代表。他在上世纪70年代就奠定了在中国书画界的地位,多年来,他精心创作,灵感不断,作品常新。他秉持的现代艺术、民族精神的创作理念,有着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涵。他试图将民间年画和剪纸融入到中国画里,他的人物画也转向了对于现实题材的表现,这些人物画受其剪纸造型的影响,简练概括、意蕴丰厚表现生活,是林曦明六十年代中国画的追求和特点。他的创作多出于自己乡村生活经验,意境颇为清新,他的国画《杨梅丰收》入选了“百年中国画大展”。


05

《白汀访问录》对话戴敦邦 艺术真善美 奉献全人类






d6e179a3f503eb5114ef187a03d3fb94.jpg


戴敦邦先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所谓“有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中所描述的社会场景及人物命运很感兴趣,有一种追索宏文大义的自觉意识。对当下社会底层的平民生活,他也很感兴趣,以一个饱经风雨的老画家的敏锐和同情心来观察世态百相,从中体察民情,感受民风,并通过作品来表达民意。甚至在一些细节观察中还表现出一种很单纯的童趣。二是他一直自称“民间艺人”,并刻了一方闲章,在作品上首鲜亮地钤出一颗赤子之心。戴先生的创作态度是极其认真的,这几年我经常造访他在冠生园路的工作室。他每天早晨从田林新村的家中步行到此,开笔画画。为了省下回家吃饭的时间,午饭就免了,顶多吃几块饼干。一直画到下午四点多,天色渐暗,才慢慢走回家,还要细细回味当天创作时的得失。每次去那里,戴先生总是亲自出来开门,嘴角留下一抹墨汁——他有舔笔头的习惯。如果在夏天,他是赤膊出现在我面前的。我问他为何不装一台空调?以他今天的名声,卖掉一幅画,几间房间的空调都有啦。但他表示不适应空调环境,也不要电风扇,怕电风扇吹动画稿。他就这样在关紧了门窗的画室里挥汗如雨大战高温,乐此不疲。


06

《白汀访问录》对话杨天石:对话杨天石:半生文史,一世书斋






d6e179a3f503eb5114ef187a03d3fb94.jpg


杨天石跨越了文、史、哲三大学科,他说,文学和哲学的研究经历,大有益于他的史学研究,文学提高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哲学提高了他的思维、分析能力,无论研究什么,这两项都是基本功。他以其一贯的尊重史实,严谨求真的研究态度,对史实条分缕析。不仅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蒋介石,更是以这些日记为线索,发掘出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07

《白汀访问录》吴冠南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创作与研究






d6e179a3f503eb5114ef187a03d3fb94.jpg


佛家有“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说法。那么,绘画又何尝不是呢?本心的诉求、期盼和愿望,是大写意画的真实内涵与根本。由此看来,中国大写意画的难度并不难在区区的技法层面上,而是难在本心综合的、长期的修炼和顿悟之中。毫无疑问,吴冠南先生正在这条顿悟之路上,艰难前行。画品即人品,在吴冠南身上,既有宜兴人勤奋刻苦、坚韧执着的质朴情怀,同时也有艺术家胸怀宽广、赤诚为民的高尚品格,吴冠南淡泊名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赢得社会认可。从2013年起,吴冠南、周亚白夫妇决定将珍藏多年的名家作品以及吴冠南自己创作的作品,捐赠给了宜兴市博物馆。


四、彬龙美术馆面向社会服务内容:


欢迎优秀艺术家个人或联展形式来彬龙美术馆办展,一般展期为十天,收费标准为2万。提供作品装裱,画册设计配套服务,以上费用自理。美术馆负责众多国内著名网站报道宣传。(白天访问录)专题片,面向优秀艺术家宣传报道,节目时长27分,拍摄费用为5万,拍摄时间为三天。

业务联系人:钱西姿馆长,电话:18761918048。策展人:杨晓明,电话:15810027711,苏州彬龙美术馆。

欢迎美术界人士来苏州彬龙美术馆参观考察,并恳请留下宝贵意见。便于我们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