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最新展览

展览

吴风墨韵——苏州东吴画院成立十五周年作品展
苏州自古结社之风盛行,自明中期吴门书画崛起,吴中文人就从不“闭门造车”。社团成为文人们交流的平台和媒介,这些社团不仅使文人的力量得到凝聚,更是推动了姑苏文化的大发展。从南社、娑罗画社到正社,这些社团在吴门书画的发展中起到举重若轻的作用,无不极具社会影响力。时至当代,东吴画院以传统吴门艺术为发展基石,以传承发扬、守正创新为己任,从2009年成立至今,在艺术形式上不断探索,在他们的笔墨中吴中的文人风骨...
查看详情
借古开今--郦阳胜山水画展
佛家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宇宙万物流转变化,笔墨追求的不过就一个“真实”。要想从表象中觉察出“真”来,可以靠天赋,靠妙悟,靠蒙养,有下笔破虚空,代天地立心之责任,才能有江花随我开,江月随我起之逍遥豁达,性灵之自由。岱岳之巅 34.5cm×23.5cm 郦阳胜痴迷书画之道,也是在追求一种性灵的安顿。书画笔墨在时间中逐渐沉淀,稳重又古朴,似乎从混沌中踏空而来,挟裹着众多...
查看详情
《问园网师》-第七届苏州园林写生中国画邀请展
1958年10月,网师园经过修缮整理后正式作为文化景点对外开放,这意味着普通人终于有机会一探这凝结着众多文人心血的“隐居小筑”。亭台楼榭,山石飞桥,历代筑园者竭力借助景观建筑去营造、还原自然之美,通过建构诗意、画境,获得一种诗性、人性的“自然”。网师园美景 傅静中 摄“渔隐”是网师园的主题,也是追求。文人们希望通过园林来追求另一种新奇和平静,逃离尘世俗土,返归自我之境。在网师园中没有争斗、无拘无束...
查看详情
珏庐夢槎——王大夷·孙玉林书画展
苏轼在《书李伯时<山庄图>》中提出":居士之在山也,不留于一物,故其神与万物交,其知与百工通。虽然,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与心,不形与手。"大概意思是说,居士之所以笔墨自然逼真,是因为不留恋于物象,而是用神交万物,融汇各种技能才艺,才能最终达道。此所谓有道又有艺,只有道而缺少技术,物只能停留于心,而不能表现出来。强调画艺的成功,必须依赖于对所画对象的深刻了解和本质把握,才能得天趣,有士气。...
查看详情
“半是浓妆半淡妆”--荷花创作联展
盛夏,微风拂动,荷香蔓延。荷花又称莲花,因其清洁纯净被视为君子高洁之象征,后佛教传入中国,荷花又作为佛教圣花更显纯洁高雅,深得文人青睐。自古至今,关于荷花的诗词歌赋,丹青笔墨数不胜数,在笔墨形象日益成熟的同时,荷花的涵义也随之深厚多元,使之契合中国传统美学,代表士大夫出尘不俗的精神追求。石禅 寂寞听馀韵 90×48cm时至当代,描荷之风依旧盛行,但随着时代发展,笔墨语言,技法形式日趋变化,在当代...
查看详情
《莲出绿波》--陈梅珍写意花鸟作品展
张继馨 题字 《莲出绿波》吴冠南 题字 《莲出绿波》从元代开始,花鸟画开始从写实设色转为水墨写意,文人开始从花鸟画中建构"自我’。时至明代,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唐寅等姑苏文人领袖开始将自由生命注入花鸟创作,重视花鸟画中的内在生命联系。时光更迭,花鸟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陈梅珍的写意花鸟是创作者自身精神追求的完美写照,对”形似“的摒弃,对“意”的追逐,具有革新面貌,又深具时代风彩。展览信息展览...
查看详情